請點標題連結至作品
曾興平---剛與柔(小野柳一景)水彩 27x39cm 2005.5
台東小野柳的奇景很多,永遠畫不完,從山上看,路地上看,從海外的船向陸地看,每一個角度都給我們有不同的美感和審美價值。
這幅畫,岩石磊磊,有剛有柔,剛柔之石重重疊疊,各顯其美,這種畫面的傳達不是剛柔而已,而是每一個岩石的質地的都很硬,而且各有特色。
這也表明人與人相處或我們要服務社會,作法上亦須剛柔互動外,自己也要有智慧與健康,硬朗之身體,否則只有美感,理想是不夠的。
曾興平---斷裂的連理枝 水彩 39x54cm 2011.3
「連理枝」乃是比喻好姻緣的形容詞句。一個好姻緣,常因世事的變故而淚沾衣,幸福快樂有幾時的境地。
很多的漂流木都被認為是山川巨變、颱風、地震...等因素而來,這也證明大自然之下,很多的小生命是很脆弱的,人類亦是如此。
這片土地很肥沃,草很茂密,小樹在此成長,希望將來也能成為有用之才。
台東摩老那谷風景區是很好很美的休閒之地,但也因為人多,所以常常留下很多的垃圾。東海國中退休老師(鄒清霞、徐鑫晶)二位常常清理此地,使得此地變成「美好之地美好遊」。
這裡有二條溪,一條是利嘉利溪,只要下雨過後河水即刻變濁,二條是摩老那溪,終年河水清澈,適合游泳、玩水、遊玩、垂釣。溪中、溪旁的石頭紋理超美,是我創作的動機,我們一群朋友,幾乎天天來此喝茶、聊天、運動、午餐...等,日復一日,其樂無窮。
人體的藝術創作,非常多元,不管視覺感覺如何,面對模特兒都要有感謝的心,因為我自己無法像她那樣。
人體的繪畫也是一種挑戰,雖然幾乎是對稱,但只要有一點變化,就完全脫離對稱,並產生多樣的造型變化。除此之外能畫出另一種美感,也是一種享受。
山尖如筆可寫心中事,畫心中圖。有這種觀念,完全是發自內心的直覺性的創境。這種山的造型,相信在地球上,或海中或山洞中或其他星球皆有。本幅作品存純是一種夢境,是春天是人造山水,自娛而已。
以藝術家而言,最珍貴的是來自內心的自然流露。,這種感覺又是藝術家經年累月的自我進修,充實的無形聚合而成。
溪釣是我的最愛,雖然魚獲量不多,但沿途的茂密山林,層蒼選翠,鳥歌猿鳴,溪聲潺潺加上山壁之紋和石頭的天然奇紋,增加了許多,創作之靈感。
石紋的變化無窮,我這種「奇紋技法」也最變化無窮,不同的塑膠片,所畫出的圖形均不相同,目前只要看到什麼樣的紋理,就會想到用不同的塑膠帶來畫,頂有趣的。
He makes the use of storyboard to carve up sketch, making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he drafts . He also encourages his students to probe into the nature of arts and engage in great quantity of literatures to intensify their observation of objects. For those students leaning arts education, Zeng teaches them how to appreciate a painting and its different levels of beauty, and how to analyze the arrangement from clear cut to sophistication - factors from the form, idea , color, technique, delight, and wonder, to moist, arid , thickness , thinness , lightness and darkness. He hopes every student is a fan of arts and is able to appreciate it; with those vanguards of arts, he wishes that arts can be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daily life.